产品中心

首页 > 产品中心
经典拉片之一《肖申克的救赎
来源:江南体育手机版app    发布时间:2023-09-01 23:25:54

  一、影片开场 1-8分钟,共8分钟剧情:银行家杜佛伦的妻子及其情夫被枪杀,他作为最大嫌疑人受审。因不利于他的证据而被判双倍无期徒刑。与此同时,肖申克监狱的老犯人瑞德假释申请再次被驳回,而杜佛伦则来到了肖申克监狱服刑。

  镜头1:全景转中景。淡入,偷情的小屋门口。镜头缓缓后拉,前景中出现停在门口的汽车。镜头上摇至驾驶室,杜佛伦坐在车里,头发散乱,眼神散乱,听着车上的电台播放音乐(即字幕配乐)。

  镜头2:局部近景 杜佛伦的手从盒子里取出一支手枪及子弹放在膝上,迟疑了一下又摸出一瓶烈酒。

  镜头3 :正面近景 杜佛伦喝一口烈酒,神情伤感迷离。律师声音入画,跳接至法庭场景。

  主人公安迪·杜佛伦的出场,三个镜头带给观众的信息包括了人物特质及故事悬念。镜头1用服装、发型、干净的指甲等细节设置确定主人公身份特征:受过良好教育的上流阶层。镜头2则用酗酒、电台音乐、手枪等视听元素暗示了主人公所处的困境:情感受挫,有强烈暴力倾向——可能是杀人,也可能是自杀。塑造人物的同时,前两个镜头也自然地建立了悬念——醉酒的杜佛伦到底干了什么。尽管仅有一个人物,但却有非常剧烈的戏剧冲突:一重冲突是人物在犯罪与犹豫之间的内心冲突,另一重则是存在于人物与并未出现的被害者之间的冲突。

  好莱坞电影讲究用最短的时间吸引观众的观影兴趣,镜头语言精炼简洁,信息量非常集中。开头仅用两个镜头,没有一点说明性对白或旁白,便用影像和音乐构建了一个有质感的人物和有悬念的故事——情场失意的上流社会男子,携枪夜行,心灰意冷而又醉酒,接下来他会干什么?镜头3为过渡镜头,与下一个镜头都是杜佛伦的正面近景,但场景与人物状态发生了变化,场景切换到法庭。杜佛伦在被告席上接受控方律师的质询。

  后面一段律师与杜佛伦的正反打对话,案情在两人对话中进一步明朗。律师的台词虽然揭开了第一个悬念,但同时也构建了另外一个悬念,即杜佛伦到底是否是凶手。站在观众的立场上,律师提出所有的证据——包括第一场给出的几个视听元素都似乎证明了他确为凶手。当律师或杜佛伦回忆并叙述当晚情形时,镜头配合人物叙述转回案发当晚,给出了当晚杜妻与情人偷情、杜佛伦醉醺醺持枪下车的镜头,所有这些组合在一起,似乎已经不应再有任何疑惑。但导演却成功继续构建了悬念:所有再现命案当晚的镜头始终回避焦点,即杜妻与情人被害时的现场情形。信息的残缺导致悬念的产生,当所有证据都指向杜佛伦,但最关键的信息却并不呈现时,观众反而会怀疑貌似确凿的案情,悬念得以延续甚至得到了加强。

  瑞德的出场方式与杜佛伦类似——他接受假释审查员的问讯,虽然他诚恳地作出了陈述,但同样被无情地驳回,回到监狱。瑞德与杜佛伦两个主要人物具备了戏剧性的相似处境,同为不被人相信而扔到监狱里。这场戏不止交待了第二主角,当瑞德的陈述只换来咔嚓一声盖上“驳回”印章时,影片的真正主题逐步显现:对监狱体制(对自由的扼杀)之荒谬和残暴性的嘲讽。

  本片的开场是人物“带戏出场”的经典典范。所谓带戏出场,我从本片得到的感觉是:人物不能以停滞、模糊、松散的状态出现,而必须带有清晰的内外冲突及引发下一步动作的强烈动机,人物出场时所处的状态最好能够像绷紧的发条一样,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状态有足够的能量引发许多有戏的情节,而不是像松松垮垮的发条,还要在后面的情节中再慢慢把他“拧紧”。杜佛伦和瑞德都在一出场就进入了与各自对立面的冲突,分别陷入困境,并制造了悬念和故事发展的空间。

  大部分剧情片的高潮,是剧情及人物命运发生核心转变、所有矛盾冲突达到顶峰时开始寻求最终解决的部分。影片的类型和题材不同,而高潮的构成方式也不完全一样,剧情片的高潮是前面篇幅中所有铺陈、酝酿的释放,因此在情节、人物、主题上都要有大的突破性发展——悬念要在高潮中取得答案,人物的对抗要在高潮中最后摊牌,故事主题也要在高潮中寻求升华。在高潮之前,必须有足够的酝酿铺陈使其合理化,才能自然而然地触发高潮。《肖申克的救赎》的高潮段落中,逃狱成功的杜佛伦在雨中振臂高呼的镜头,是影史上最打动人心的场面之一。这段高潮戏的视听语言风格上并未有大的变化,仍基本保持一贯的叙述节奏,我的看法是,其成功源自高潮之前在人物矛盾、情感主题、情节悬念三个方面的铺陈酝酿,积蓄了足够的情感释放。

  杜佛伦在狱中度过了十九年,已适应了监狱的生存方式,先前的矛盾和悬念都已慢慢淡化。而在这时,汤米的回忆则将淡化的矛盾再次激化。从开场就存在的悬念终于解开:杜佛伦并非枪杀妻子的凶手。而杜佛伦产生重获自由的信念后,与监狱长等人建立起的“合作伙伴关系”也面临破裂。当监狱长杀害了汤米,毁掉杜佛伦证明清白的唯一希望,并强迫杜佛伦终生为其作洗黑钱工具后,杜佛伦与监狱这个大环境的矛盾上升到了顶点,观众的心情被压抑到最低点时,也是高潮呈现的最好时机——或者说,所有人都开始期待打破这种压抑的高潮。

  本片的深层主题是关于人性对于自由的渴求。当杜佛伦的希望破灭,被关了一个月独囚后,导演安排他与瑞德进行了一段关于出狱后自由生活的对话。瑞德担心他精神崩溃而胡言乱语,但处于全知视角的观众却明白,杜佛伦追求自由的信念从未消失,翻案的幻想破灭后,他的自由只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。而杜佛伦在对白中勾勒出一幅梦境般的自由生活画卷,观众在目睹了失去自由的囚徒生活后,在杜佛伦的描述中更加理解自由的可贵。尽管观众此时并不清楚杜佛伦的计划,但观众却极其期望他能够有所举动,冲破牢笼追求自由。当观众的情感被预先充分调动起来后,高潮时的情感释放也就格外酣畅淋漓。

  前述铺陈完成后,影片到这里仍设置了两个悬念:首先,观众并不知道杜佛伦到底要用什么方式逃狱;其次,在谜底揭开前安排一个小的干扰项:他向狱友借了一段刚好够用来自尽的绳子,这样一来,到底他是自杀以逃避,还是另有奇迹发生?这两个悬念勾起了观众寻求答案的欲望。而高潮来临前的最后一个镜头,杜佛伦沉思许久后拿起那段绳子,更是让观众揪心不已。

  综上所述,《肖申克的救赎》在高潮段落之前的多重铺陈,已经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观影情绪。而在高潮来临之际,导演仍沉稳地把握着悬念的发展。早点名时,杜佛伦迟迟没再次出现在囚室门口。正当观众更加担心他的命运时,第一个高潮来临:杜佛伦居然失踪了。直到此时,导演仍保持着对最后一个悬念的控制——杜佛伦如何逃走。而这最后一个谜底的揭开,则用一种更具喜剧效果的方式来进行:暴跳如雷的典狱长无意间砸破了墙上的贴画。这一方面是对戏剧效果的追求,另外一方面也是导演对悬念元素的合理控制:答案出现得过早则无趣,过晚则使人厌倦,只有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由一个巧合揭开谜底,才会达到最佳戏剧效果。

  在这一系列铺陈过后,高潮(亦即所有悬念的谜底)才徐徐展开。以贴画背后杜佛伦用19年挖掘的甬道作为起点,镜头闪回当晚杜佛伦逃狱的情景,加上瑞德的旁白,其实高潮基本上是以波澜不惊的方式来进行,但由于前面的铺陈酝酿极其到位,虽然叙事的节奏并没有大的变化,但却仍带动了观众澎湃的情绪,当杜佛伦最终爬出下水道,在雷雨中拥抱自由时,观众从片头开始积蓄的情感终于得以一股脑发泄出来。

  结局某一种意义上是另外一种形式的“高潮”,节奏相对高潮和缓一些,但除了需要交待每个人物的结果外,更要逐步应和主题。虽然安迪·杜佛伦已经自由,但影片主题是“人的自由与希望”而不单单是“安迪的自由”,所以结局还需要再次对主题进行升华。但前面的高潮段落里,观众的情感已经充分释放了一次,所以导演的难题在于如何在短短十多分钟内再次调动观众情绪,再次做出“戏”来。

  结局由瑞德假释通过开始,至老友相遇结束。导演再次使用先抑后扬、以铺垫拉动情绪的手法。首先对瑞德离开监狱体制后的生活进行了描摹,其生活线路与先前无法适应而自杀的布鲁克斯如出一辙。而瑞德的内心独白“有些鸟儿是笼子关不住的,当它们飞走,你会由衷地庆贺它获得自由,但无奈的是,你却仍苟活于此地”更渲染了这种失落压抑的情绪。

  其后瑞德按照杜佛伦的指引寻找老友的段落中,影像风格突然发生了变化,美丽的农田、森林取代了阴冷的围墙,压抑的影调一扫而空。而当瑞德发现了杜佛伦的信,看到了他真的能实现当初两人谈论的梦想生活时,当他读到“希望是好事,或许是最好的,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”时,影片主题圆满表达了出来。最后一个镜头,海滩上两人相遇,镜头缓缓上升,两人与象征自由的大海融为一体,这个镜头与高潮之前两人关于自由的对话遥相呼应,精巧的故事与深刻的主题都得到了完满的结束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返回产品列表
联系我们
地址 无锡市杨市镇环镇北路4号
电话 0510-83550363
邮箱 sales@hy-zipper.com
产品中心
拉链的结构
金属拉链系列
树脂拉链系列
尼龙拉链系列
浏览更多 >>
新闻中心
公司新闻
行业新闻
互动平台
江南体育手机版app
官方微信
©Copyright 2022 江南体育手机版app All rights reserved